研究称五千年前中国人就会酿啤酒 网友:味道咋样


研究称五千年前中国人就会酿啤酒 网友:味道咋样
在米家崖遗址发现的漏斗内壁的残留物。新华社发

研究称五千年前中国人就会酿啤酒 网友:味道咋样
在米家崖遗址发现的用于制酒的漏斗。网络图片

作为一个拥有深厚饮食文化的民族,中国人一向十分讲究“吃与喝”。近日,中美科研人员的一项研究报告,再次证明了我们的“吃货”本色。

5月23日,中美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,他们在西安市米家崖遗址发现了5000年前中国人酿制啤酒的证据,这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最早酿酒证据。这一发现说明,古代中国人可能早在5000年前就开始享受喝啤酒的乐趣。

背景

发现并非偶然

这项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美国《国家科学院学报》上。据负责该项研究的斯坦福大学考古专业博士生王佳静介绍,她的导师、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刘莉,较早的时候就有关于中国早期酿酒的设想,所以这项研究发现不完全是偶然,可以说是建立在假设之上去寻找材料而得。

去年夏天,看了米家崖遗址的发掘报告后,刘莉认为米家崖两个窖穴坑中的出土器物可能与制酒有关,王佳静一行便前往当地,开始这项研究。美国杨百翰大学教授特·巴尔也参与了这项研究,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邢福来是此次发掘工作的领队。

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,米家崖遗址位于西安市东郊浐河西岸,今灞桥区南至十里铺,北至李家堡一带,分布的中心区域在米家崖村周围。遗址南北长约2.5公里、东西宽约0.5公里,是黄河中游地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期遗址。

考古人员在米家崖的H82和H78两个窖穴里发现了这些与制酒相关的器物,包括阔口罐、漏斗、小口尖底瓶和可移动的灶。经测定,这些器具的年代介于公元前3400年到公元前2900年。

证据

残留物分析得出结论

科研人员通过对器物中残留物的科学分析,他们找到了啤酒酿造的三个证据。

王佳静介绍说,首先,通过对残留物中淀粉粒的观察,他们发现了很多淀粉粒有损伤的迹象。特别是一些淀粉粒的中心出现明显缺坑,一些淀粉粒变形和糊化。这两种损伤与谷物在酿造过程中制麦和糖化时的变化相吻合。“同时,我们自己也用黍和大麦模拟了酿酒实验,观察了酿酒过程中淀粉粒的损伤特征,其特征与古代淀粉粒相一致。”

其次,通过对残留物中植硅体的研究,研究人员发现了谷物谷壳上特有的植硅体,其中能精确鉴定的有黍和大麦。“这说明残留物种有谷物的壳。而在啤酒酿造的过程中,特别是第一步发芽时,谷壳是必不可少的。”

第三个证据来自于“啤酒石”。王佳静说,通过化学分析,他们发现残留物中含有草酸离子,我们认为此草酸可能来源于“草酸钙”,也称做“啤酒石”,是啤酒酿造发酵时产生的副产品。

配方

中西方结合的产物

王佳静告诉《京华时报》记者,他们在研究中发现的这款啤酒,与现代普遍饮用的啤酒不太相同。

现在的啤酒大多是由大麦或小麦等原料酿造而成,而他们发现的啤酒原料则是由黍、大麦、薏米和少量根茎作物混合而成。更有意思的是,原料中的大麦并不是中国本土培养栽培,而是由西亚培育成栽培种后才传入中国,其他的原料均在中国上古时期就有。

“这个配方也算是中国传统和西方舶来品的结合产物吧。”王佳静说。这种酒,其实是中国历史记载中的“谷芽酒”,即利用发芽的谷物制成的酒。

王佳静说,中国此前最早有关于谷芽酒的文字记载,是源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(即“醴”字)。

事实上,此前就已有科研人员发现中国早期酿造工艺的证据。2004年,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生物分子考古学项目的科学顾问PatrickMcGovern教授就曾发表过一篇文章,同样通过分析化学残留物的方法,他提出了中国在9000年前的贾湖遗址就有酿造行为的证据,当时用于酿造的主要原料是大米、水果、蜂蜜。不过,当时他并没有测定出残留物内含有酒精,因此只能将其称为“发酵过的饮料。”

味道

酸酸甜甜引人遐想

研究成果一经公布,立刻引起了众多网友的极大兴趣。大家纷纷猜测,这么历史久远的啤酒,究竟味道如何?

“喝起来什么味道,我暂时无法回答。”王佳静说,自从研究成果出来后,她已经很多次被问到这个问题,但由于无法准确获知配方中的含糖量,她也只能猜测啤酒的味道,“啤酒的味道很可能有点酸甜,酸味来自发酵的谷物,甜味来自块茎作物。”

不过,现代人还是很有希望能够品尝到这款古代啤酒的。王佳静表示,虽然无法确定啤酒的味道,但她认为,还是有可能通过按照工序再次生产出这款啤酒。

除了爱喝的酒友们,敏感的啤酒商们也没有放过这一机会。王佳静透露,还有人问她,现在超市里售卖的各种啤酒中,有没有哪一款味道接近这款古老的啤酒。“还有一家私人酒商联系我,希望我能够提供配方,他们好立刻进行生产。这真是太有趣了。”

意义

阶层5000年前或已存在

“大麦的发现让我们很惊喜,因为我们没想到能发现那么久远的大麦。”王佳静说,此前他们并没想到大麦这么早就已传入中国。

这一次的发现,把大麦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向前推了大约1000年,此前的研究发现认为,中国人是从公元前1000到公元前2000年开始种植大麦,但这次他们发现,大麦的出现时间事实上要早得多,应该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。此外,并且说明,大麦之所以从西亚传入中国中原地区,很可能就是与制酒有关。

王佳静还认为,酒是宴享活动、宗教仪式的重要元素,可能是促进古代社会复杂化、阶级产生的一种媒介。“我们在古代中原地区发现的酒,可以和当时发生的社会变化相联系起来。在仰韶晚期,出现了一些大规模的遗址,有明显的社会阶级化的特点。那么我们发现的酒可能是当时的一些社会高层人士用于宴享活动、宗教仪式的饮品。”王佳静认为,这意味着早在5000多年前,不同的社会阶层就已经存在了。

据王佳静介绍,此项研究成果仅仅是团队关于中国古代制酒课题研究的开始。他们现在正在分析中国其他遗址采集的有关制酒的样品,同时在未来也将采集更多来源于中国古代不同时期、不同地区遗址的标本,以研究中国古代制酒在地域空间上、时间上的变化与发展。

她认为,中国古代酿酒可能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都有联系。“制酒与复杂社会的产生、农业起源以及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可能都有密切的联系。”

京华时报记者卫张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