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在手机和平板上玩
• 创建您自己的太阳系并和朋友们分享
• 自定义行星、恒星和小行星
• 驾驶 Endurance 飞船穿越朋友和其他粉丝的太阳系
• 升级飞船以提高耐用性和航程
• 完成任务以赢得任务徽章
• 根据牛顿力学模拟引力场,同名电影科学顾问基普·索恩隆重推荐
• 在行星之间弹射并向地球返回研究数据
• 导航飞越大质量黑洞
创建并自定义您自己独特的太阳系,设置行星、卫星、小行星等等。在 Interstellar 的游戏体验中探索由粉丝创建的太阳系和黑洞组成的宇宙。
驾驶 Endurance 飞船在不耗尽燃料、不耗费相对地球时间更长时间的情况下尽量远航,在模仿真实世界物理原理与引力作用的太阳系中弹射穿梭。利用虫洞跳跃到新的太阳系,看您能否成功飞越黑洞的极端环境。
针对游戏建造星系,规则较为简单,围绕恒信我们可以建立多条天体轨道,在轨道之上建立气体、液体等多种行星;行星的单一轨道上可以建立多颗卫星。探索规则与之相比略有复杂。首先探索初始具有一个弹射的操作效果,玩家可以根据地图缩放键决定飞船行进路线;其次,行星具有引力场,玩家的将飞船停留在引力场中一段时间,当飞船与引力场同步(加速会脱离,减速会撞击)之后方可开启探索收集任务;再次,需要注意引力场、加速、减速之外的方向引导操控,并且游戏不能够进行多点操控,玩家只能自行决定速度、方向的优先级。
探索规则
作为电影同名游戏,其寻找新圣地的剧情相类似,作为沙盘世界将近无限大的探索内容也值得称道,但是游戏除了飞船的操控与黑洞路径之外,再无游戏动力可言。整个游戏节奏相对平缓,成就、飞船升级也不过是在为了内容的重复而重复。除了玩家的新鲜感之外,游戏并没有更多的内容表现。
首先探索与建造内容相分离。探索所获得的资源仅仅能够对飞船进行升级,而作为与探索并驾齐驱的星系建设内容毫无瓜葛。
其次,建造内容少,成就感过低。过于自由的建造星系,看似相比开放但游戏实际并无过多内容,单一的星系建造也并不能满足玩家对游戏的需求。
星体引力场
再次,每个星系只需要完成3个随机探索任务即可触发黑洞,结束探索。星系突发事件相对较少,而且与电影角色登陆触发的各类事件相比,游戏仅仅围绕飞船的航行做文章,整体视距较远对于玩家而言也没有强烈的即视感。
最后,撑起游戏半壁的飞船设定虽然遵循了电影原著,但是也过于单调。虽然其具有某些功能升级设定,比如太阳能储量、船体装甲等等。但是按部就班的升级过程与外形改变,作为游戏针对追求个性化的玩家而言实属遗憾。
最远视距效果